找到相关内容128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的两次译传 《大乘起信论》为昙延所造

    。藏译中有不少世亲经论,有的没有汉译,应努力译传。  三、慈氏五颂中《宝性颂》已有元魏与菩提流支同时之勒那摩提译出的由无著解释之《究竟宝性论》。《辨中边颂》则有真谛译出世亲解释之《中边分别论》...世纪初北凉昙无谶译出《大般涅槃经》以来,佛性义引人注意。尤其在6世纪初期元魏勒那摩提译出慈氏五颂之一《究竟宝性颂》及无著所造释论《究竟宝性论》四卷,及6世纪中期,陈真谛译出《佛性论》四卷后,更...

    韩镜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747433.html
  • 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(下)[1]

    如来藏资料作回应,并进行文献比对与讨论,从1936年至1966年间,就发行了多篇重要的论文,如〈究竟宝性论?就?〉、〈如来藏思想?发达?就??考察〉、《宝性论研究》、《梵汉对照究竟宝性论研究...具代表性的著作)   1. 常盘大定,《佛性?研究》,东京:丙午出版社,1930。  2. 月轮贤隆,〈究竟宝性论?就?〉,《日本佛教学协会年报》第七年,1936  ,页121-139。  3. ...

    杜正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2847487.html
  • 从“批判佛教”的“基体说”角度看

    本身蕴涵有因的意味。比如在《楞伽经》中即称如来藏为因,说如来藏“是善不善因(kus/ala- akus/ala- hetuka,具善不善因)”。(12)而《究竟宝性论》似乎在“如来藏”概念上将本体论与发生论合一,该论有颂(“dha^tu颂”,引自《阿毗达磨大乘经》)云:  无始世来性(dha^tu),作诸法依止(sama^s/raya),依性有诸道,及证涅槃果。(《究竟宝性论》卷四无量烦恼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2061371.html
  • 瑜伽行派的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

    玄奘译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,No:1606。 《佛性论》,天亲造,真谛译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,No:1610。 《究竟宝性论》,坚慧造,勒那摩提译,大正藏第三十一册,No:1611。 《十八空论》,... 《梵藏汉对校E-TEXT《大乘阿毘达磨集论》.《大乘阿毘达磨杂集论》》三册,瑜伽行思想研究会。 中村瑞隆 1961 《梵汉对照.究竟宝性论研究》,台北:华宇;1967。 1967 《藏和对译....

    刘慧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4359879.html
  • 佛教经典常谈\八、胜鬘经

     《胜鬘经》的梵语原典(注:根据某些梵文原典现存的「论」中所引用的文句,能够想象《胜鬘经》原文的面貌。这些「论」汉译的名称为《大乘庄严经论》(Mahāyā-nasutrālamkāra)、《究竟宝性论》(Uttaratantra)与《大乘集菩萨学论》(Siksyasamuccaya)。)已经散佚,现存以下两种汉译。  、《胜鬘师子吼大方便方广经》,求那跋陀罗译,436年。  二、《大...

    渡辺照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2641083.html
  • 一切法教源自法身

    境界完全离于任何的心识的投射造作,如法身般本来清净。金刚总持全身珠宝璎珞严饰,并着天衣,象征他经由报身和化身示现的善巧,不断地利益众生,满足他们的需要。   弥勒菩萨曾在“究竟宝性论”中解释,...到较多的快乐,反而招致更大的苦果。因此,我们要发愿永远救渡众生,脱离苦因。这种希望究竟解脱众生的利他心态,就是觉悟的心,或是称为菩提心。菩提心是非常殊胜的,如果个人能一直保持这种觉悟的心境,它便会...

    卡塔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643797.html
  •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,反省与批判

    完全是有为依唯识思想,没有译传瑜伽行派无为依唯识的最基本典籍如《究竟宝性论》、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、《楞伽经》、《密严经》等。结果,玄奘学派就与唯识学的“旧译”以及主要依据“旧译”发挥的中国化佛教...》的思想。该论对《楞伽经》、《胜鬘经》、《宝性论》等以及地论师的思想予以总结并创造性发挥,无疑是中印佛教史上最为系统、严整的无为依唯识学著述,其说奠定了中国佛教的基本思想结构,相对于印度无为依唯识思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1045338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宝性论》的研究(1)

    教理之精华,主要表现于其重要的论典中,但真常系  则偏重经典。但这并不表示真常系在印度未出现重要的论典。坚慧 (  `Saramati`)造的《究竟宝性论》(注3)  (Ratnagotrav-ibhaga)就是代表如来藏学主流的集大成论书(注4) 。  《宝性论》的中文全名是《究竟宝性论》。它有梵文本和藏  文译本。梵文本全称为Ratnagotravibhaga 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348456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汉传典籍目录

    如来藏学)  究竟宝性论 5卷 [后魏]勒那摩提译 (汉传上认为作者为坚慧,藏文系统则以本论为弥勒)  大乘法界无差别论 1卷 坚慧菩萨造 [唐]提云般若等译  大乘法界无差别论(名...瑜伽行派汉传典籍目录目录者乃治学之津梁,凡欲研究领域,必需弄清楚该领域的文献之内容、源流、传承,此为必作之基础功夫。本目录依据大正藏(瑜伽部(T30,31),论集部(T32),论疏部(T42,43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649688.html
  •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反省与批判

    奘传唯识的思想倾向有关。玄奘西行取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“旧译”的无为依唯识性质的心性如来藏思想有疑问,因此,他回国后弘传的完全是有为依唯识思想,没有译传瑜伽行派无为依唯识的最基本典籍如《究竟...》、《宝性论》等以及地论师的思想予以总结并创造性发挥,无疑是中印佛教史上最为系统、严整的无为依唯识学著述,其说奠定了中国佛教的基本思想结构,相对于印度无为依唯识思想而言有相当大的发展。具体言之,提出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3155219.html